◇◇新语丝(www.xys.org)(xys.dxiong.com)(xys.3322.org)(xys.freedns.us)◇◇

  评太宇先生对科学技术的观点 

  青玉扳指 

  我赞同太宇先生在《评〈愤青与另类的对话:神舟五号是不是花瓶工程?〉》
一文的部分观点,但令人遗憾的是,该文论述杂乱,观点不突出,所举事例也未
能恰当地说明其观点。我试将该文主要内容归纳并评说一二。 

  该文作者在《评》中主要内容及观点有:1.对“科技”一词质疑;2.没有科
学就没有技术;3.“简单”的技术和“复杂”的技术的比较 

  1.该文作者对“科技”一词颇有微辞。认为“是中国人创立的词儿,在西方,
科学就是科学,技术就是技术”。这句话颇让人费解,难道在中国,科学不是科
学,技术就不是技术?“科学”和“科学技术”等词源于日语,前辈们直接拿来
用了,今人沿袭了此用法。虽然,“科学”和“技术”不是一个范畴,但是
“科学技术”一词却有其公认的含义-科学和技术(Science and technology)。
而“科技”一词是国人对所谓“科学技术”称谓的简称,可以对应于英语中的
“Sci-Tech”。对某一称谓该不该用简称,见仁见智,但使用简称是人类自然语
言的特性使然。 

  也许该文作者对滥用“科技”一词有看法。的确,生活中混淆“科技”与
“科学”、“技术”及“高科技”(Hi-Tech)的例子太多。该文作者认为在此现
象中“概念被可笑的偷换来、偷换去。具体他要说的是科学还是技术,只有天知
道”。殊不知,这其中的一些现象既反映了近现代科学和技术的在知识结构层面
的相互融合渗透,即“你中有我,我中有你”;也反映出对广大科学技术
成果的受众者而言,辨识某些知识确实存在困难。可以认为,某些概念使用不当
的现象是知识高度专业化和学科交叉化和的结果,并非总是可笑的。而就现代的
科学技术表现的特点而言,除去某些纯理论科学(Pure Science),生硬地为科
学和技术划线是不明智的。请问太宇:应把“试管婴儿”、“哈勃望远镜”和
“高温超导”看作是科学的,还是技术的? 

  2.“没有科学就没有技术”,该文作者的这一结论太过武断。从中西方的科
学技术史中都无法得出此结论。如果追溯源头,科学的出现应源于技术的发展,
仅此而言,没有技术就没有科学。然而,必须看到,当科学诞生之后,科学和技
术总是相互影响的。“没有...就没有...”的论断过于片面了。

  3.坦白地说,促使我写此文的主要原因是因为该文作者举的一个例子--
“浮法玻璃”。(姑且不论此例子的说服力)在网上看到《评》一文后,我请教
了我认识的一位当年搞我国“浮法玻璃”的一位研究人员。他给我讲了当年搞
“浮法”(后称为洛阳浮法)的一些情况。我随后又找了几则我能看懂的
关于浮法的文章,我发现原来该文作者和我一样其实都不懂浮法,因此举例时说
了一些错话--这是促使我写此文的主要原因。 

  《评》一文中有:“大家都知道...浮法玻璃...其原理是在熔融的金属液体
上倒上玻璃水...这个道理,恐怕幼儿园的小儿都听得懂”。说这句是耸人听闻
并不过分。大家其实都不知道,那个幼儿园的小儿是如何听得懂该文作者的那番
道理的。 

  关于浮法玻璃,《评》文中还有:“全世界能独立生产浮法玻璃的国家有几
个?据说只有两个,中国是其中之一,其余国家买的都是现成的生产线,不具有
独立的知识产权。实现这样一个简单的目标,需要数千道工艺!!”(注:句尾
的两个惊叹号系《评》文作者所加) 而实际情况是英国皮尔金顿公司(最早)、
美国匹兹堡公司、日本旭硝子公司、板硝子公司和法国圣哥班公司都是玻璃技术
的研制和开发商,国内现有多条这些公司的独资或合资生产线。现在,国内目前
并未完全掌握生产高级浮法玻璃的核心技术。原因是那“数千道工艺!!”(数
千是故作吓人的姿态)中尚有很多科学道理未能搞清除。并非如《评》文作者所
说,生产过程中道理都很简单且已搞明白。 

  4.最后,在《评》文作者举的那个“妇产科大夫”和“杀猪的”一例中,作
者贬低“杀猪的”,这让人想起《卖油翁》中的那句质疑--陈尧咨忿然曰:
“尔安敢轻吾射!”

(XYS20031025)

◇◇新语丝(www.xys.org)(xys.dxiong.com)(xys.3322.org)(xys.freedns.us)◇◇